主要對內需型產業(包括餐飲、零售、商圈、夜市、傳統市場)、製造業、觀光及運輸業、農漁業、藝文產業,以及原住民族與客庄產業等,提供包括企業融資保證與利息補貼、運輸業稅費補助、旅宿業營運補貼,農漁畜產品拓銷,及內需與藝文產業的消費抵用券等措施,全面協助業者將衝擊降到最低,儘速度過難關,確保產業經濟穩健。
而且到達當地後,也可再作購買。喜歡地道風情的,到夜市掃街,吃到飽都可能過不到二百泰銖(約六十港元)。
由於搬運需要一個月時間,我們覺得衣服都是隨身比較方便。通常當你越運得多,就會有相應折扣。不過如果你並非選擇曼谷,而是選擇沒有BTS、 MRT的清邁作為落腳地的話,可能你便需要自己開車了。另外,因應你需要搬運的數量、距離和搬運方法而收費。在我們從香港出發到泰國前的三個月,便把自住單位租出,然後將家俬電器送的送,捐的捐,最後收拾了20箱東西,當中6箱留在香港,14箱寄到泰國。
從一個旅居地搬到另一個旅居地,有人會越儲越多東西,我們卻發現其實14箱東西裡面仍然有很多不必要的東西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日本篇 食 日本的物價比香港稍高。難道兒子Willson沒有賴皮?嚴立婷的方法是,讓他自行分配時間、不逼他什麼時候要洗便當盒,Willson每天回家先把便當盒泡起來,接下來什麼時間要洗都可以,通常Willson會先去看電視放鬆一下,之後再來洗便當盒。
經過長期的訓練,Willson現在不但能把自己的便當盒洗得非常乾淨,也經常順手把家人用過的碗、杯子也洗好。當了媽媽後,嚴立婷才發覺,自己並沒有成為原先想像中的自由奔放的媽媽,反而戲稱自己是「控制狂媽媽」。剛開始,嚴立婷也不是完全放手,而是在旁陪伴,並指導兒子搓洗身體的步驟、該如何洗才乾淨等,待兒子上手了,嚴立婷才讓他獨自洗澡。此外,Willson還是個伶牙俐齒的孩子,面對大人的教育也有自己的應對方式,有時差點讓嚴立婷不知如何招架。
嚴立婷笑說,有了帳本後,兒子有陣子變得非常「鐵公雞」,完全不願意花一毛錢買任何自己想要的東西,她反而要教兒子如何適度的使用金錢,而不是反過來被金錢控制。」她和先生輪流換手帶孩子,各自找時間充電,再加上兒子Willson經常嘴甜,想必這就是嚴立婷的「媽媽力」能夠長長久久的原因。
兒子上小學後,嚴立婷開始讓他每天洗自己的便當盒。嚴立婷繼續平靜地分析給Willson聽:「你每天從起床開始,任何事情都喊『馬麻、馬麻~』,你的早餐錢是誰給你的?(兒子答:你)去上學的學費是誰繳的?(兒子答:你)」舉了許多例子後,嚴立婷接著說:「等有一天這些事情你都不用麻煩我的時候,你就可以不用聽我的了。嚴立婷一聽,馬上回:「當然沒問題。因此,嚴立婷決定從「每天都要做的事情」——也就是「洗澡」,訓練兒子能獨立完成。
」 「虛擬帳本」讓孩子不亂花錢、培養金錢觀 為了培養孩子能對自己的物品負責、愛惜,因此嚴立婷獨創了「記帳式」的零用錢,使用規則是「需要的物品爸媽提供,想要的東西用自己的錢買」。」Willson不明白媽媽為何嘉獎他,反問:馬麻,我做了什麼好事嗎?嚴立婷解釋:「因為你很有禮貌的事前和媽媽商量,而不是事後不如你意時發脾氣,你長大了、很棒,所以你今天希望媽媽幾點來?就算媽媽工作提早結束,我也願意等你。她當了媽媽後,認為孩子不應該「太好命」,應該要知道哪些事情是屬於自己的,不希望養成兒子事事覺得「反正我媽會幫我做」的心態。孩子要獨立,不能認為「反正媽媽會幫我做」 嚴立婷身為家中長女,從小不但獨立,且懂得照顧弟弟妹妹,小學二年級就會煎蛋給弟妹吃、花自己的零用錢買零食給弟妹,小學五年級更是會接念幼兒園的弟弟下課。
嚴立婷上節目時,也會讓兒子旁觀錄影現場,讓兒子瞭解,錢不是憑空而來的,而是父母努力工作而得的。」孩子過生日,有時瞬間收到20個禮物,嚴立婷會幫兒子收起來,Willson也知道有一櫃都是他的禮物,但要有特殊名目、或是表現好才能拆一個新的,比如Willson有許多樂高玩具,嚴立婷要求他拼完一組,才能再拆開一組新的。
」聽完這番說明,Willson也服了媽媽。後來某天Willson在上學前問嚴立婷:可不可以跟馬麻商量一件事情?原來Willson想要放學後在學校打球的時間長一些,希望媽媽能晚一點來接他。
採訪、攝影:張詩華|圖片:嚴立婷 外型亮眼的嚴立婷,婚後拼了兩年才生下一子Willson,不過生產時因大出血造成身體受損,後來想再拼二胎,沒想到卻流產三次,讓她一度大受打擊。而且你可以得到一個紅心(嘉獎積點)。嚴立婷心目中的「媽媽力」 「生了小孩後失去很多自由,但優點是變得很勇敢,韌性一流。上小學後,收到的壓歲錢就是Willson的零用錢來源,Willson平時不會拿到實體的金錢,但是他有一本帳本能知道自己擁有多少錢,若購買了想要的東西,如玩具等,這項花費就會記錄在帳本中,從零用錢中扣除。當然,孩子畢竟不是機器人,日子也不是一成不變,訓練負責任不等於沒有彈性,有時去親戚家比較晚歸,也會由嚴立婷夫妻幫孩子洗澡幸好最終有了圓滿結局,兩年前她生下二女兒Tammy,兄妹倆相差六歲,一家四口現在滿滿幸福。
嚴立婷繼續平靜地分析給Willson聽:「你每天從起床開始,任何事情都喊『馬麻、馬麻~』,你的早餐錢是誰給你的?(兒子答:你)去上學的學費是誰繳的?(兒子答:你)」舉了許多例子後,嚴立婷接著說:「等有一天這些事情你都不用麻煩我的時候,你就可以不用聽我的了。兒子上小學後,嚴立婷開始讓他每天洗自己的便當盒。
嚴立婷上節目時,也會讓兒子旁觀錄影現場,讓兒子瞭解,錢不是憑空而來的,而是父母努力工作而得的。」她和先生輪流換手帶孩子,各自找時間充電,再加上兒子Willson經常嘴甜,想必這就是嚴立婷的「媽媽力」能夠長長久久的原因。
」Willson不明白媽媽為何嘉獎他,反問:馬麻,我做了什麼好事嗎?嚴立婷解釋:「因為你很有禮貌的事前和媽媽商量,而不是事後不如你意時發脾氣,你長大了、很棒,所以你今天希望媽媽幾點來?就算媽媽工作提早結束,我也願意等你。」嚴立婷也忍不住誇獎另一半是「一百分的爸爸,他願意為了小孩做勞力的事情,我們家小孩洗澡、和小孩玩樂,都是爸爸在做。
」孩子過生日,有時瞬間收到20個禮物,嚴立婷會幫兒子收起來,Willson也知道有一櫃都是他的禮物,但要有特殊名目、或是表現好才能拆一個新的,比如Willson有許多樂高玩具,嚴立婷要求他拼完一組,才能再拆開一組新的。上小學後,收到的壓歲錢就是Willson的零用錢來源,Willson平時不會拿到實體的金錢,但是他有一本帳本能知道自己擁有多少錢,若購買了想要的東西,如玩具等,這項花費就會記錄在帳本中,從零用錢中扣除。經過長期的訓練,Willson現在不但能把自己的便當盒洗得非常乾淨,也經常順手把家人用過的碗、杯子也洗好。她當了媽媽後,認為孩子不應該「太好命」,應該要知道哪些事情是屬於自己的,不希望養成兒子事事覺得「反正我媽會幫我做」的心態。
」 「虛擬帳本」讓孩子不亂花錢、培養金錢觀 為了培養孩子能對自己的物品負責、愛惜,因此嚴立婷獨創了「記帳式」的零用錢,使用規則是「需要的物品爸媽提供,想要的東西用自己的錢買」。而且你可以得到一個紅心(嘉獎積點)。
嚴立婷笑說,有了帳本後,兒子有陣子變得非常「鐵公雞」,完全不願意花一毛錢買任何自己想要的東西,她反而要教兒子如何適度的使用金錢,而不是反過來被金錢控制。嚴立婷心目中的「媽媽力」 「生了小孩後失去很多自由,但優點是變得很勇敢,韌性一流。
當然,孩子畢竟不是機器人,日子也不是一成不變,訓練負責任不等於沒有彈性,有時去親戚家比較晚歸,也會由嚴立婷夫妻幫孩子洗澡。當了媽媽後,嚴立婷才發覺,自己並沒有成為原先想像中的自由奔放的媽媽,反而戲稱自己是「控制狂媽媽」。
後來某天Willson在上學前問嚴立婷:可不可以跟馬麻商量一件事情?原來Willson想要放學後在學校打球的時間長一些,希望媽媽能晚一點來接他。剛開始,嚴立婷也不是完全放手,而是在旁陪伴,並指導兒子搓洗身體的步驟、該如何洗才乾淨等,待兒子上手了,嚴立婷才讓他獨自洗澡。」聽完這番說明,Willson也服了媽媽。嚴立婷是有彈性的,她注重的不是孩子「聽不聽話」,而是「禮貌」。
採訪、攝影:張詩華|圖片:嚴立婷 外型亮眼的嚴立婷,婚後拼了兩年才生下一子Willson,不過生產時因大出血造成身體受損,後來想再拼二胎,沒想到卻流產三次,讓她一度大受打擊。此外,Willson還是個伶牙俐齒的孩子,面對大人的教育也有自己的應對方式,有時差點讓嚴立婷不知如何招架。
孩子要獨立,不能認為「反正媽媽會幫我做」 嚴立婷身為家中長女,從小不但獨立,且懂得照顧弟弟妹妹,小學二年級就會煎蛋給弟妹吃、花自己的零用錢買零食給弟妹,小學五年級更是會接念幼兒園的弟弟下課。因此,嚴立婷決定從「每天都要做的事情」——也就是「洗澡」,訓練兒子能獨立完成。
嚴立婷一聽,馬上回:「當然沒問題。難道兒子Willson沒有賴皮?嚴立婷的方法是,讓他自行分配時間、不逼他什麼時候要洗便當盒,Willson每天回家先把便當盒泡起來,接下來什麼時間要洗都可以,通常Willson會先去看電視放鬆一下,之後再來洗便當盒